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校举办第十四期学术大家讲坛

发布时间:2025-08-04 14:54:50

8月1日,由科技处主办,附属第二医院承办的第十四期“学术大家讲坛”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皇姑院区十六楼会议室举行东北大学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齐林教授围绕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前沿科技——“早期预警与智能干预”分享了“ 基于非侵入式的多模态生理信号的心血管系统智能分析和干预策略”学术报告附属第二医院相关重点科系的科研骨干及在读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的现场交流

齐林教授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三项引领性的核心研究方向:

1.  智能影像,精准评估:基于心脏CT、MRI等多模态医学影像数据,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开发心血管系统的“定性评估模型与功能定量分析系统”,为精准诊断提供新利器。

2.  无感监测,便捷评估:创新研发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非接触式生理信号检测技术。利用远程光电容积描记术(rPPG)等,仅凭普通摄像头即可实现心率、血压、血氧等关键指标的“动态、无感监测”,为日常健康管理带来革命性便捷。

3.  智能干预,闭环管理:致力于构建智能化、个性化主动健康干预平台。重点研究基于体外反搏的实时反馈干预策略,推动形成“监测评估干预再评估”的闭环健康管理新范式,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全周期解决方案。

报告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强烈共鸣与热烈讨论。医院专家团队就如何围绕心脏康复、重症监护等临床场景将上述前沿技术有效落地应用与齐林教授展开了深入探讨。科研科科长王万粮教授强调:“医工融合是推动医学创新的关键引擎。科研人员要坚决落实学校及医院对科研工作的指导方针,高度重视临床医学与理工学科的跨界融合,有组织地系统性开展国自然等科研项目的申报,通过跨界合作提高科研水平,加速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切实解决患者需求。

本次讲坛不仅拓宽了医院科研人员的视野,也为医院在心血管疾病智能诊疗领域探索医工合作与产学研转化开辟了新的合作渠道


主讲人简介

齐林 博士,东北大学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医工整合联盟副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数据驱动和智能分析的生理系统功能分析生理信号及医学影像的智能分析处理医疗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在INBE、IEEE、Inf. Fusion等期刊和会议发表SCI/EI检索论文30多篇,2项中国发明专利,6项软件注册权。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辅助循环重点实验室开放性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面上项目和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