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医概况

学校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沈医概况 > 学校简介

历史沿革:沈阳医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并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为1949年创建的沈阳市立高级护产学校;1958年升格为沈阳医学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01年迁入现校区;201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24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办学条件:学校总占地面积48.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27万平方米;资产总值14.6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0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8万余册,电子图书95万余册,电子资源数据库16个;设有管理机构22个,教学机构20个,教辅机构8个,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2所,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和实践教学基地等153所。

人才培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315人,其中本科生12502人、专科生1614人、研究生821人、留学生378人;坚持“培养面向基层、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医学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多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以第41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聂淑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克威、王立辉等优秀校友为代表的八万余名应用型医学人才。

师资队伍: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医务人员4401人,其中校本部教职工942人、附属中心医院2002人、附属第二医院1457人。校本部专任教师500人,其中教授68人、副教授15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303人,占比60.60%;校本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8.78%,其中正高级79人,副高级216人;先后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辽宁省劳动模范5人、辽宁省学术头雁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人才8人、辽宁省特聘教授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8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73人、辽宁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10人、团中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1人、辽宁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人、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两人入选“2025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

学科专业:坚持“内涵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原则,确立“以医学学科为主,理、管、工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定位和“巩固发展临床医学类专业,大力发展预防医学传统优势专业,积极发展护理、康复等医养结合领域专业集群”的专业定位。本科层面,设有医、理、管、工4个学科门类31个本科专业;硕士层面,设有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药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护理、口腔医学、生物与医药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46个二级学科和领域;2025年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7个、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1个、辽宁省特色专业3个、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6门;近两届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9项。

科研平台: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新型智库2个、省级创新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3个、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与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建“沈阳医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与中国解剖学会合作共建沈阳市学会服务站,推动生命科学领域前沿学术创新;沈阳医学院大学科技园备案成为沈阳市大学科技园;2025年获批市级概念验证中心;人体科学展览馆为省、市科普基地,中医药文化馆、数字医学创新科普基地为沈阳市科普基地。

国际化办学: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2004年,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学校成为来华留学生培养基地,为辽宁省首批招收自费来华留学生的院校之一;先后有来自64个国家的220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已有十六届共1834名留学生顺利完成专业学习,毕业生回国参加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达73.2%;2021年获评“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先进单位”;2023年,获批“辽宁省高校国际化水平评估试点学校”,加入南亚东南亚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联盟,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分会会员单位;2025年,学校成为中日韩康养大学联盟理事单位。

大学文化:注重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紧密结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强师为基、育人为本、学科引领、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凝练“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沈医精神,秉承“博学洁行、厚德济世”的校训,不断强化“尚德至远、求实至强”的校风、“爱以至善、教以至真”的教风和“知以至臻、行以至正”的学风;赓续红色血脉,扎实开展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活动,深入挖掘校史中蕴含的抗美援朝红色基因,公共卫生学院红色文化宣讲团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西柏坡精神志愿宣讲团”,医养健康产业学院学生医学实践团“幸福医养”基层医养结合服务满意度调查小组获评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全国示范性团队。

办学成效:学校锚定“建设紧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医科大学”的办学定位,统筹推进办学治校各项工作,在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科研创新、办学条件、附属医院建设等方面不断提升,在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学校综合排名居全国第274位,较去年上升100个位次;在医药类大学排名中位居第37名,较去年上升18个位次;2007年荣获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201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率先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7年被评为辽宁省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2018年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通过护理学专业认证和辽宁省教育厅临床医学类专业评估;2019年通过辽宁省教育厅预防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专业评估;2020年获评“辽宁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24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获评第三届“辽宁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附属医院:学校现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2所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所为三级口腔专科医院。1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均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充分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附属中心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以创伤外科、手足踝外科、急诊急救、呼吸与危重症为特色,为辽宁省综合类区域医疗中心,不断强化沈阳市西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地位,2022年度、2023年度连续两年稳居三级公立医院“国考”市属医院排名第一,跻身省级三级公立医院综合实力第一梯队;拥有编制床位1530张,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14个、沈阳市临床重点专科22个,手外科是东北领先、国内先进、国际水平的学科,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医院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和考官培训基地、国家显微外科技能培训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药师培训中心、国家级胸痛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心衰中心、国家首批肺癌规范诊疗质控试点单位、国家呼吸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哨点医院、国家银屑病规范化诊疗中心、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应急急救技能培训基地;先后荣获全国医疗保险服务规范示范医院、省市文明单位、省卫生系统规范化先进集体、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十佳医院”、市五一劳动奖状、沈阳公共服务百姓口碑榜金榜单位等荣誉称号。

附属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以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脑血管科、周围血管外科为特色,现有皇姑、和平、沈河三个院区,编制床位1325张;医院是全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辽宁省直接PCI医院、国家卒中急救地图定点医院、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专业基地、沈阳市心血管病医院;获批设立辽宁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有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3个、沈阳市临床重点专科10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建有胸痛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房颤中心、心身医学整合诊疗中心、脑防委高级卒中中心等7个国家级诊疗中心;医院被授予辽宁省创伤中心建设单位、辽宁省护理学会心血管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沈阳市胸痛救治联盟盟主单位、沈阳市心身医学主委单位、高血压专病医联体沈阳市分中心、沈阳市心血管病质控中心;先后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辽宁省文明医院标兵、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党委、沈阳教科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沈阳市“十佳医院”等荣誉称号。

附属口腔医院(沈阳市口腔医院)作为唯一市属口腔专科医院,是一所集口腔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数字化口腔专科医院,是辽宁省口腔生物材料修复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沈阳市口腔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沈阳市口腔医学会会长单位、沈阳市口腔临床质控中心、沈阳市重点实验室,口腔修复、牙体牙髓病、牙周病、颌面外科和种植科为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医院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基地,先后获得“辽宁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辽宁省诚信服务杯优秀达标单位、双十佳人民满意医院、沈阳市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文明城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