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各有关单位: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新创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现已建设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国内一流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机构,是我国高性能材料研究与发展的重要基地。为进一步推动医学与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加强科研合作与技术交流,促进双方在各自领域的共同发展,特邀请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来校合作交流。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4年5月8日 8:30-11:30
二、活动地点
沈阳医学院致远楼第一会议室
三、学校参会人员
各二级学院院长、附属医院主管科研副院长、科研科科长、相关科研人员。
(请各学院办公室于5月6日下班前将参会名单报至科技处)
四、金属所参会人员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研究方向 |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研究方向 |
1 | 杨柯 | 研究员 | 新型医用金属材料及器件 | 9 | 高明 | 助理研究员 | 生物医用可降解镁合金材料及应用 |
2 | 谭丽丽 | 研究员 | 新型医用金属材料及器件 | 10 | 张新蕊 | 助理研究员 | 含铜金属的生物医学功能 |
3 | 杨春光 | 研究员 | 抗菌金属材料研究 | 11 | 王海 | 副研究员 | 超高强度钛合金、高强钢铁等 |
4 | 任玲 | 研究员 | 医用金属生物功能化研究 | 12 | 刘徽 | 助理研究员 | 医用金属生物功能化研究及其器械研发 |
5 | 席通 | 副研究员 | 医用金属材料设计 | 13 | 付登科 | 博士研究生 | 医用可降解金属 |
6 | 马政 | 副研究员 | 医用金属丝材制备及相关器械开发 | 14 | 付小庆 | 博士研究生 | 医用可降解金属 |
7 | 陈姗姗 | 副研究员 | 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性及功能化研究 | 15 | 刘敏 | 博士研究生 |
|
8 | 王青川 | 副研究员 | 医用高氮无镍不锈钢、钽涂层 | 16 | 孙子晴 | 工程师 |
|
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金属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新创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经老一辈科学家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金属研究所现已建设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国内一流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机构,是我国高性能材料研究与发展的重要基地。在高温合金、钛合金、特种合金、钢铁、铝合金、镁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等先进结构材料领域和纳米材料、碳材料、磁性材料、生物材料、能源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领域,开展材料的成分设计、结构表征、制备加工、性能测试和使役行为研究。
拥有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科学院工程实验室。累计取得科技成果奖40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0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现有工作人员18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5人。金属研究所汇聚国家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百余人,入选中组部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科技部“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金属研究所是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重要的研究生培养基地,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包含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腐蚀科学与防护4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科技处
2024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