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共创医康养体系美好未来‖2025国际医养健康学术大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26 22:28:13

秋送爽,天朗气清。9月25日,由沈阳医学院主办、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支持的“2025国际医养健康学术大会”在辽宁沈阳隆重召开。作为2025浦江创新论坛辽宁分论坛系列活动,大会以“共创医康养体系美好未来”为主题,聚焦医养健康领域的最新合作与发展,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擘画学科未来发展蓝图。

2A79C

大会汇聚全球医养健康领域的权威力量,专家覆盖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瑞典、巴基斯坦等国家。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鞠楠、美国运动科学院院士朱为模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陆家海教授,巴基斯坦拉合尔健康科学大学阿拉·拉卡教授、穆罕默德·沙赫扎德教授、阿提夫·阿德南博士、德国奥格斯堡大学王宝成教授、日本长崎国际大学韩荣芝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院长盖海山教授,我校优秀校友、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孙江伟博士,国内兄弟院校领导,相关企业负责人,《转化内科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相关同志和沈阳医学院领导、师生等500余人参加会议。

大会共分为“共创医康养体系美好未来”学术分享会、“点亮星光,守望未来——2025沈阳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专题培训”、残疾儿童康复操作工作坊、感觉统合技术理论及评估培训4个阶段。

35EA5

9月25日9:00,大会举行开幕式。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鞠楠在致辞中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规划部署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并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沈阳做好医养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沈阳是中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养健康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等民生品牌,坚持把发展养老事业作为民生大事。沈阳市科协将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理念,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平台,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保障,携手开创医养健康事业新天地,共同谱写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沈阳篇章。

4C37D

沈阳医学院党委书记任甫教授担任本次大会主席。他在讲话中指出,“十四五”期间,学校主动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将医康养人才培养,作为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特色模式。他强调,学术的生命力在于交流与创新,本次大会以“共创医康养体系美好未来”为主题,旨在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汇聚海内外智慧力量,共同探讨医养健康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有益探索,期待本次会议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医康养服务体系,注入新动能。

47B17

沈阳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吴玉东教授致辞。他指出,学校始终坚持“内涵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深耕医养健康领域,持续深化医康养融合实践和拓宽国际交流合作的全新探索。他强调,本次大会聚焦“共创医康养体系美好未来”的主题,是落实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构建全生命周期医康养服务体系部署的必要举措。热忱期待与全球有志之士携手并肩,勠力同心,共商医养健康发展大计,在服务健康中国和全球健康治理中展现更大担当。

2D938

沈阳医学院校领导王冠男教授与沈阳养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左宏慈先生共同签署实践教学基地暨“2+2”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协议。学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依托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资源,在全国率先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本次签约充分利用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形成“育人-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成为推动医康养产业“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的关键亮点,为整个医康养行业定向输送“懂理论、会实操”的复合型人才。

28A9B

9月25日9:30,“共创医康养体系美好未来”学术分享会正式开始。温州医科大学同一健康研究院院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疫苗及生物制品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海南医科大学同一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陆家海教授作题为“终结未来大流行策略:同一健康——为‘医康养’体系筑牢前置防线”报告。陆家海教授深入剖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康养”体系面临的新发传染病、抗生素耐药、环境恶化、食品安全四大风险,系统阐释了“同一健康”理念的核心内涵以及该理念的发展历程与国内外实践成果。这不仅是对我国“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生动践行,更彰显了我国在全球健康治理及同一健康研究领域的重要影响力与引领作用。

26577

德国奥格斯堡大学医学院医学信息系、奥格斯堡大学附属医院数字医疗研究所终身研究员王宝成教授作题为“智慧医养德国经验”报告。王宝成教授结合德国实践,系统阐述医养健康产业发展,介绍德国医养体系“双轨制”保险、“双元制”职教等政策,以及医疗4.0、护理P4.0技术应用与成功案例,为我国智慧养老的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经验与思路。

321AF

日本长崎国际大学人间社会学部社会福祉学科毕业生部会会长、日本佐世保市保健福祉审议会会长韩荣芝教授作题为“居家养老与医养结合:支持健康长寿的日本最新动态”报告。韩荣芝教授系统解读日本居家养老与医养结合最新动态。她详述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地域综合护理体系等实践,介绍科技赋能与多专业协作模式及成效,为应对老龄化、推动医康养体系建设提供宝贵参考,也为我国探索本土化养老路径带来重要启示。

2838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盖海山教授作题为“构建中国特色康复医学体系”报告。盖海山教授系统梳理中国康复发展现状,深入阐释中国特色康复医学体系“五位一体”内涵与实施路径,展望体系建设方向。其分享展现我国康复医学领域进展,为构建中国特色康复体系、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有力指引,是推动康复医学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24AA4

9月25日13:30,巴基斯坦拉合尔健康科学大学法医学系主任、拉合尔健康科学大学学院委员会主席阿拉·拉卡教授作题为“巴基斯坦内婚家庭肌营养不良候选基因的遗传筛查:对医疗保健与康复的启示”报告。阿拉・拉卡教授聚焦巴基斯坦内婚家系神经肌肉萎缩症,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在8个家系中识别出的基因点位及新变异。其研究提升诊断效率,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展现该领域科研突破,是精准医学在罕见病研究的生动实践,为相关疾病诊疗与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28D7C

广州中医药大学分子节律与代谢研究所所长、国家优青、青年岐黄学者、863青年科学家、广东省杰青、广东省青年拔尖人才吴宝剑教授作题为“肠道生物钟与健康”报告。吴宝剑教授聚焦肠道生物钟作为“节律枢纽”的三大核心功能:药物吸收的“时间开关”、糖脂稳态的“维护者”及肠脑对话的“桥梁”。为精准用药与代谢、睡眠类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是中西医融合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

26DC5

沈阳医学院副校长、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党委书记,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研究基地负责人李荣梅教授作题为“思政引领、专业布局、模式创新、产教融合——四位一体构建医康养人才培养体系”报告。李荣梅教授聚焦医康养人才缺口难题,系统阐述四位一体培养体系。介绍沈阳医学院优化专业集群、创新“2+2”模式等实践,展现人才培养成效,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是产教融合推动医康养教育发展的生动实践。

2B086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助理教授孙江伟博士作题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长期健康风险”报告。孙江伟博士依托瑞典大规模人群数据开展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能降低特定肠道疾病患者患结直肠癌及相关死亡的风险,还明确这类肠道疾病患者更易出现心血管问题。研究为相关疾病治疗与并发症预防提供实用依据,是用科学方法改善慢性病管理的生动实践,对提升患者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3E7E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基础医学院医学心理学与伦理学系主任苏永刚教授作题为“语言服务助力健康养老研究——跨学科视角下的实践与探索”报告。苏永刚教授聚焦我国老龄化尤其是农村老龄化问题,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痛点,将语言学与养老服务结合。通过多样抽样与科学分析,构建健康关怀语料库,为健康养老提供新路径,是跨学科助力养老事业的生动实践,彰显该领域创新探索。

291D1

香港浸会大学助理教授杨铸博士作题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代谢扰乱”报告。杨铸教授聚焦PM2.5污染的健康影响,通过多区域样本分析与实验验证,明确PM2.5特定毒性成分及其对代谢的扰乱作用,发现磷胆碱等代谢物可缓解其引发的细胞损伤。其研究为PM2.5污染防控与健康防护提供关键依据,是环境与生命科学交叉领域的重要突破,彰显该领域科研创新实力。

26840

巴基斯坦拉合尔健康科学大学药理学与治疗学学科负责人、终身教授穆罕默德·沙赫扎德教授作题为“用于法医学应用的药用化合物的毒理学分析”报告。穆罕默德・沙赫扎德教授聚焦新型苯二氮䓬类药物,剖析其滥用趋势与危害,详解检测方法及司法解读难点。教授的研究为防范药物滥用、保障老年群体用药安全提供关键支撑,是毒理学助力医养健康的生动实践,为医养领域风险防控贡献重要力量。

23850

巴基斯坦拉合尔健康科学大学法医学系助理教授阿提夫·阿德南博士作题为“科希斯坦人与吉尔吉特人群线粒体全基因组分析:对精准医学与神经健康的启示”报告。阿提夫・阿德南博士聚焦巴基斯坦小众人群线粒体DNA研究,通过全线粒体基因组测序,揭示母系遗传多样性、单倍群分布及疾病相关突变。其研究思路为我国多元民族地区医养产业提供借鉴,可助力挖掘不同族群遗传健康特征,推动针对性健康筛查、慢病干预与精准照护,是遗传学赋能医养精准化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我国医养产业科学服务多元人群贡献参考。

31EBF

9月26日上午,作为“2025国际医养健康学术大会”组成部分,“点亮星光,守望未来——2025沈阳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专题培训”举行。本次会议以汇聚行业力量、推动残疾儿童康复发展为目标,吸引了国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临床机构的专家,康复治疗机构负责人等300余人参与交流,为残疾儿童康复领域的前沿趋势探讨、技术创新分享与合作机遇挖掘搭建高质量平台。

25C8A

沈阳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吴玉东教授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不仅关乎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更牵动着万千家庭的幸福与未来。推动儿童康复服务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是时代赋予医学教育工作者与康复从业者的重要使命。期待通过此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为大家搭建一个共享前沿成果、分享实践经验的交流平台,打破学科壁垒,凝聚社会合力,以更温暖的情怀、更先进的技术、更完善的体系,共同助力残疾儿童康复事业建设与发展。

26017

沈阳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吕波同志指出,本次培训会旨在整合高校学术、人才、科技优势,提升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服务水平,全力打造东北区域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制高点。“十四五”以来,沈阳残联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提标扩面,累计救助1.2万余人次,还牵头成立东北首个区域性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联盟。他希望康复机构对标补短板、康复工作者精进技能、康复联盟强纽带赋能,推动康复工作再上新台阶。

31EF4

9月26日9:30,康复领域专家围绕康复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及技术应用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分享,为与会者带来全新见解和视角。

299AC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副院长李奎成教授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国内康复医学教育的现状,作题为“康复作业治疗专业人才培养及国际认证”报告。他指出,当前康复医学教育面临人才培养体系与临床需求衔接不足、国际认证标准对接待完善等挑战,并从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强化、国际合作深化三个维度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为推动康复作业治疗专业人才高质量培养提供清晰路径。

251E7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康复科胡安明博士作题为“脑肢融合中非侵入性脑刺激的康复实践与思考”报告。他详细讲解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的原理、在脑肢融合康复中的核心作用,以及近年来在残疾儿童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案例。通过数据对比与效果分析,他论证该技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也提出技术推广中需解决的设备普及、操作规范等问题,为技术落地临床提供参考。

2F83D

翔宇集团运营总监李杰作题为“构建全院康复生态发展模式”报告。李杰总监围绕全院康复生态构建,详解政策背景下医院发展策略,介绍重点康复装备与整体解决方案,分享脑机接口神经调控康复中心建设路径及多地医院实践案例。其方案助力医院优化收入结构、提升康复服务能力,是康复产业赋能医疗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我国康复医疗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573B

在圆桌会议环节,儿童康复领域专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康复专科副主任王如蜜教授、美国南加州大学作业治疗博士徐瑞迎、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春南、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综合作业治疗部主任田晶围绕残疾儿童康复前沿动态及未来研究方向展开热烈讨论。圆桌会议由田晶主任主持。王如蜜主任聚焦孤独症儿童语言和社交沟通治疗,结合丰富临床案例指出,循证实践是提升康复疗效的关键,需融合最新研究证据、临床经验与患者需求制定个性化方案,并通过长期追踪评估优化策略,为治疗提供科学方法论。徐瑞迎博士围绕作业治疗展开,说明儿童执行功能缺陷对生活学习的影响,结合干预方案与效果数据,展现作业治疗通过针对性活动训练改善执行功能的独特价值。王春南主任深入分析儿童康复领域资源不均、人才短缺等问题,从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社会认知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儿童康复专题圆桌会议上,专家们围绕孤独症治疗、作业治疗应用等核心议题各抒己见,观点碰撞间迸发密集思维火花,热烈的交流氛围贯穿始终,让整场研讨既富深度又充满活力。

2BB0C

为期两天的大会聚焦“共创医康养体系美好未来”主题,多国专家围绕中国特色康复体系、医康养人才培养等议题深研;沈阳医学院与沈阳养老产业集团的签约打通人才供需壁垒;残疾儿童康复专题培训以及热烈地圆桌研讨,为残疾儿童康复实践凝聚共识。本次大会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土价值,不仅注入国际前沿的学术智慧与实践经验,更搭建起跨国家、跨机构、跨领域的医养健康合作桥梁。其核心目标在于推动辽沈地区乃至全国医养健康产业向专业化、国际化方向迈进,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全民健康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