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全国多地疫情反复,基础医学院返乡学子们纷纷挺身而出,与时间赛跑,和病毒较量,用实际行动践行“博学洁行,厚德济世”的沈医校训,担起医学生的时代使命,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贡献青春力量。
基础医学院共有124名返乡学子投身于家乡的抗疫服务工作,奋战在抗疫志愿工作的第一线。他们不惧严寒,不辞辛苦,主动协助疫情防控部门进行核酸检测、站岗执勤、测温登记、路线引导,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宣传防疫常识,挨家挨户落实防疫工作,录入人员信息,提高居民的防护意识。
“说不害怕是假的”
作为一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2019级的马柯宇在葫芦岛疫情爆发后义无反顾地提交了志愿者申请书。在核酸检测人员紧缺的疫情初期,有一定医学常识和理论基础的他被安排在社区给居民们做核酸检测。北方的二月份异常寒冷,即使要长时间在室外工作,马柯宇和志愿者们也不敢在防护服里面穿太厚,生怕影响行动。刺骨的寒风中,手指在经过酒精擦拭的、贴肤的橡胶手套里麻木僵硬,但是他们依然坚守。从每天早上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高强度工作十七八个小时,马柯宇深刻体会到这是一份体力与心理压力并存的工作。他说:“从递交志愿者申请书的那一刻起,说不害怕是假的,因为我毕竟还是一个没毕业的学生。但居民们的配合和关心,还有他们送来的那些‘小太阳’‘不间断的热水瓶’‘暖宝宝’都给予了我莫大的勇气和动力,支撑我继续坚持下去。”


“只要抗疫需要,我就会站出来”
“麻烦出示身份证、行程卡、健康码,到这里登记一下,体温也测量一下。”一大早,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大东关社区的外地返乡人员风险排查点的志愿者们就忙起来了,2019级医学影像学2班的刘培基就是其中一员。
在长达17天的志愿者工作中,作为预备党员的刘培基始终坚守在“五帮一”工作的第一线,他总是按时出现在排查点,逢车必查、逢人必检,做好信息联络、体温监控、防疫宣传、物资供应等志愿服务工作,帮助社区建立起坚固的疫情防线。工作认真细致的刘培基很快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小刘医生”。面对大家的表扬,刘培基表示:“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是一名医学生,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抗疫需要,我就会站出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心尽力地做好志愿者工作。”

“我的身后是我家乡”
身处重点管控区葫芦岛市绥中县加碑岩乡的马佳丽是2020级麻醉学1班的学生,从疫情爆发起,她第一时间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配合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到居民家中进行信息录入工作。在志愿者工作初期,马佳丽遇到了许多心理和工作上的困难:有担心自己被感染的紧张;有害怕自己万一把病毒带家里、家人不幸感染的负担;有放假期间还要早起而止不住的困意;也有挨家挨户排查时路程艰难所带来的体力不支;还有带着护目镜或者防护隔离面罩时水蒸气导致的视线模糊……在一天又一天辛苦的志愿工作中,马佳丽战胜了这些困难,她说:“我不能退缩,因为我的身后是我家乡,我不仅是一名大学生更是一名医学生,我要时刻谨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在家乡的抗疫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疫情中,基础医学院的返乡学生志愿者们肩负医学使命,贡献青春力量,积极投身于家乡的抗疫志愿工作,始终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社区乡村一线,于抗疫之中奉献自我,在抗疫之中逐渐成长,用热血与担当共同谱写出新时代沈医学子的青春志愿之歌。
(基础医学院 王海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