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025 年毕业季,沈阳医学院 2019 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巴基斯坦留学生王迪(Wadi)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被中国医科大学录取为外科学专业研究生。这位来自异国的学子,用六年时间在沈阳这片热土上书写了一段跨越语言与文化的医学追梦故事。

文化交融,绽放异彩
初到沈阳医学院时,王迪面临着语言和文化的双重挑战。课堂上晦涩的医学术语,生活中陌生的风俗习惯,都曾让他感到迷茫。但他没有退缩,而是以惊人的毅力投入中文学习。每天清晨,校园里总能听到他朗读中文课文的声音;深夜,他的台灯下总是摊开着写满笔记的汉语教材。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年时间,王迪不仅通过了 HSK5 级考试,还能流利地用中文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在学业上,王迪同样表现出色。他深知作为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至关重要。为此,他常常在图书馆学习到闭馆,反复研读每一本医学教材。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 连续三年获得沈阳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一等奖学金。
体验中国,传递友谊

王迪不仅专注于学业,还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他加入了学校龙舟队,从最初的 “旱鸭子”成长为队里的主力桨手。“划龙舟让我理解了中国人团结协作的精神,”王迪说,“每次比赛时,我们就像一家人,为了共同的目标奋力向前。”
2023 年暑假,王迪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支教活动,前往法库县石桥小学教授英语。他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巴基斯坦文化,同时也向家乡的亲友讲述中国的教育故事。“孩子们叫我巴基斯坦老师,这让我感到无比自豪,” 王迪回忆道,“教育没有国界,爱也是。”
此外,王迪还是学校国际文化节的常客。他穿着巴基斯坦传统服饰表演民族舞蹈,亲手制作家乡美食与师生分享,这些活动让他成为校园里的“文化大使”。
考研征程,圆梦外科
决定考研的那一刻,王迪就知道这将是一场硬仗。作为留学生,他需要付出比中国同学更多的努力。备考期间,他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清晨背诵外科知识点,白天参加培训课程,晚上进行真题训练。遇到不懂的专业术语,他就查阅资料直到完全理解;碰到疑难病例分析,他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最困难的是用中文回答专业问题,”王迪坦言,“但我告诉自己,如果连这关都过不了,将来怎么用中文为患者看病?” 正是这种执着的精神,让他在复试中表现出色,最终被中国医科大学外科学专业录取。
感恩母校,展望未来
回首在沈阳医学院的时光,王迪充满感激。“这里的老师和同学给了我家人般的温暖,”他说,“特别是在附属医院实习的日子里,这是一段大开眼界的经历。无论是医院的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还是浓厚的学习氛围,一切都让我受益匪浅。我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对于未来,王迪充满期待:“我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用在中国学到的医术帮助更多人。也许有一天,我能成为中巴医学交流的使者,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带回家乡。”
临别之际,王迪寄语学弟学妹:“不要因为语言或文化的差异而畏惧挑战。中国有句古话叫‘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保持开放的心态,勇敢追求梦想,你们一定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来源: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