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至13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原副校长曹德品教授,专家组副组长、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校长刘传勇教授,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育处处长王颖教授,专家组成员、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党委书记陈俊香教授,专家组成员、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处长喻荣彬教授,专家组秘书、南京医科大学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张玲玲教授等一行6人,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开展为期5天的认证考察工作。



11月13日上午,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反馈会在第一会议室举行。专家组全体成员,学校党委书记任甫,党委副书记、校长吴玉东,学校领导班子成员,5所附属医院、全程临床教学医院相关领导,二级教学单位、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参加会议。副组长刘传勇教授主持反馈会。

副组长刘传勇教授指出,在过去的5天时间里,在学校上下高度配合下,专家组聚焦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指标体系的10个维度,对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现场考察。专家组与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以及各附属医院和教学基地代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全面听取了各方对临床医学专业建设的意见建议,实地走访察看了教学、管理、招生、人事、财务等部门以及相关资料,并召开了4次内部的研讨会,在此基础上,专家组形成了本次认证的初步意见。

专家组组长曹德品教授宣读《沈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初步认证报告》。曹德品教授指出,认证现场考察期间,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工作的总体汇报,实地考察并听取了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沈阳市第十一人民医院等4个单位和铁西区兴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平区西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苏家屯区中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3个社区卫生基地的临床教学工作汇报;走访了校史馆、图书馆、临床实践教学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团委、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中心、发展规划处、计划财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医学教育研究中心、科学实验中心、创新创业学院、学生食堂、学生宿舍、体育馆、运动场等23个相关单位及场所;察看了生理学、内科学等30个教研室和教学实验室;观摩了教学查房、临床见习、病例讨论、小讲座、技能培训等22个临床教学活动;听课看课19门;召开了各级各类人员座谈会15场;访谈校领导及管理干部50余人次。
曹德品教授在报告中肯定了学校“强师为基、育人为本、学科引领、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及学校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并从“宗旨与结果、课程计划、学业考核与评价、学生、教师、教育资源、教育评价、科学研究、管理与行政和改革与发展”等10个方面,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情况进行了全方位评价反馈,逐项分析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办学优势,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

吴玉东作表态发言。他首先代表学校对专家组的辛勤付出、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照单全收专家组意见,认领所有问题,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带领全校上下扎实做好认证整改的“后半篇文章”。一是坚定决心全面整改。把认证整改融入学校改革发展全局,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务实举措狠抓落实。把问题举措逐一分解到岗、落实到人,以“钉钉子”精神逐项整改,确保认证意见“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把临床教学主体职能进一步强化,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管理服务上全面倾斜,不断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真正把“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落到实处。四是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把专家指导意见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日常教学管理中,构建起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将整改成效转化为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强大动力。
五天的认证工作有序进行
专家见面会

11月10日上午,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见面会在第一会议室举行。专家组全体成员,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梁宏军,学校党委书记任甫,党委副书记、校长吴玉东,学校领导班子成员,5所附属医院、全程临床教学医院相关领导,二级教学单位、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参加会议。第一阶段会议由吴玉东主持。

会上,任甫致欢迎辞。他首先代表全校师生对专家组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强调,此次专家组进校考察,正值学校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时刻,这是对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建设的全面体检,更是学校提升办学能力、促进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的重大机遇。他指出,临床医学专业是我校最早开办的本科专业,学校始终把发展临床医学专业,作为医学人才培养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地为临床医学专业提供更优质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作为省市共管共建高校,学校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认证整改融入专业建设全过程,查不足、补短板、扬优势、强特色,深入探索面向基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的沈医实践。他表示,学校上下要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态度,全力配合专家组工作,全面、真实、充分地展现发展建设现状,要诚恳接受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立行立改、务求实效,推动临床医学专业发展启新程、开新局。

梁宏军致辞。他指出,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教育部锚定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更是检验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水平、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标尺。多年来,沈阳医学院深耕医学教育领域,为辽沈地区医疗卫生战线输送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成为区域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出重要贡献。他表示,市卫健委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在政策、资源、平台,持续加大对学校的支持力度,不断推动学校与市属医疗机构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健康产业”全链条发展格局,为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专家组组长曹德品教授主持第二阶段会议并讲话。他指出,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不仅是对学校办学质量的全面检验,更是一次推动学校自我反思、持续改进的宝贵机会,本着为国家负责、为学校服务的初心,坚持以认证促建设、以认证促改革、以认证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完成好此次认证工作。他强调,多年来,沈阳医学院扎根辽沈大地,面向全国、服务基层,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学校自2013年首次通过认证以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为迎接此次认证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展现了持续推进医学教育改革的决心和行动。一是聚焦查证和验证。专家组将以学校自评陈述报告为基础,严格对照认证标准,通过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资料查阅、师生座谈、临床基地考察等方式,全面了解学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实际情况。二是坚持对话与共建。认证不是单向评判,而是双向互动。专家组在校考察期间,深入教学一线,倾听师生声音,共同探讨医学教育中的重点、难点。三是恪守独立与公正。专家组严格遵守认证工作纪律与规范,以事实为依据,以标准为准绳,独立客观的做出判断,期待通过本次全面考察,助力学校进一步凝炼办学特色、补齐发展短板,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吴玉东代表学校作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汇报。报告从学校总体概况、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情况、“面向基层、服务大众”人才培养特色、问题与展望等,详细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宗旨特色、办学成绩等。报告重点围绕体制改革、师资建设、教学投入、课程建设、实践能力、考核评价、质量监控、创新创业、招生就业、思政教育等10个方面,全面汇报了学校自上一轮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以来,按照专家组反馈意见认真整改,持续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情况。吴玉东指出,沈阳医学院的办学史,是一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史,更是一部扎根基层、服务民生的发展史。从解放初期拓荒建校,到抗美援朝代培军医,从改革开放戍边行医,到健康中国守护生命,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立足辽沈,面向全国,着力培养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为祖国经济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吴玉东强调,要特别感谢各位专家、领导长期以来对沈医建设发展的指导和支持。沈医人“服务人民、奉献家国”的初心矢志不渝,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沈医精神,以坚如磐石的决心、求真务实的匠心、敢为人先的雄心,扎实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集体走访
见面会结束后,专家组集体走访学校图书馆、校史馆、临床实践教学中心,实地了解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条件与办学环境。



现场座谈
专家组分别与校领导、行政职能部门、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师生代表等进行多场座谈、个别访谈,全面了解教育教学运行情况。



深入教学一线
11月10日下午,专家组听取基础医学院教学工作汇报,走访实验室、教研室,深入课堂随机听课看课、与师生代表面对面交流,全面了解教学情况。








临床教学考察
11月11日,专家组分赴沈阳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兴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沈阳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西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沈阳医学院附属沈阳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中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观摩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临床教学管理和基层医疗教学实践进行考察评估。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不仅是对教学质量的检验,更成为驱动高等医学院校持续改革的内生动力。此次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现场考察工作,是对学校办学质量的一次全面检阅,更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提升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契机。

学校将以此次认证为新起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狠抓整改落实,持续推动临床医学专业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医德高尚、实践能力强、高素质医学人才贡献沈医力量。
来 源: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质量监控中心)